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3的文章

Julia Language

想要在 Windows 系統中 make IPSUR 新版的套件,修改了一些 source code ,但在仍然為著需要 ESS(Emacs Speak Statistic) 的套件苦惱時, 在 IPSUR 的開發者 G. Jay Kerns 的 git source code 檔案 旁出現 ESS, Julia 的程式庫。好奇的看了一下這又是什麼東東?從 Julia 官網中擷取它自己的簡介: Julia is a high-level, high-performance dynamic programming language for technical computing, with syntax that is familiar to users of other technical computing environments. It provides a sophisticated compiler, distributed parallel execution, numerical accuracy, and an extensive mathematical function library. The library, largely written in Julia itself, also integrates mature, best-of-breed C and Fortran libraries for linear algebra,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signal processing, and string processing. 它內建的 Compiler 是建構在 LLVM 的基礎上,可以轉成 C,執行的效率可以提升。網站針對Fibonacci, quickSort 等功能也提出各種不同語言 benchmark,包括 C, Fortran, Julia, Python, Matlab, R 等。 Julia(茱莉亞) 這個相當年輕的語言,依照其發展的趨勢, 有想要取代 Matlab 的影子 ,至於 R 的軟體 是否可能被取代,有待 Julia 的套件的開發是否完整?但是,已經有人寫了一篇名為 " Thoughts on Julia and R " 的文章,對...

「學」、「教」翻轉的寧靜革命

今天看到「 大學生變「人形墓碑」 的新聞標題,看了一下內容,是日本學者佐藤學所推動的教學與學習的概念,佐藤學強調: 中國式「虎爸」、「虎媽」的高壓管教方式,這樣的教育不會成功;他以彈鋼琴為例,就算嚴格訓練可使彈奏技巧出眾,卻未必能培養出音樂素養,孩子更無法享受樂趣。 佐藤學表示,新世代學習崩壞現象令人憂心,不但台灣有大學教授形容學生上課有如「人形墓碑」,日本很多明星國、高中學生在課堂上也都不聽課,「從學習中逃走」。他認為,大學生變成「人形墓碑」,反映了內心對於學習是失望的、孤立的,因此,東亞國家的教育必須由「競爭教育」轉變為「共生教育」,並且從「有目的的教育」發展為「有意義的教育」。  佐藤學倡導「學習共同體」思維:每間教室以4名學生為1組協同學習,減少教師在課堂講課的時間,要求老師更著重聆聽、串聯、回歸知識原點,透過師生對話,讓思考更深化,達到「伸展跳躍的學習」。 非常酷的想法,以人為本位,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透過教與學兩者之間的對談,可以了解學習者真正的需求與渴望。經由分組的討論,小組協同學習,讓知識的傳播沒有距離,讓學習者對知識的渴望能勇於表達,進而達到了解問題、深化思考、處理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