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大學生變「人形墓碑」的新聞標題,看了一下內容,是日本學者佐藤學所推動的教學與學習的概念,佐藤學強調:
中國式「虎爸」、「虎媽」的高壓管教方式,這樣的教育不會成功;他以彈鋼琴為例,就算嚴格訓練可使彈奏技巧出眾,卻未必能培養出音樂素養,孩子更無法享受樂趣。
佐藤學表示,新世代學習崩壞現象令人憂心,不但台灣有大學教授形容學生上課有如「人形墓碑」,日本很多明星國、高中學生在課堂上也都不聽課,「從學習中逃走」。他認為,大學生變成「人形墓碑」,反映了內心對於學習是失望的、孤立的,因此,東亞國家的教育必須由「競爭教育」轉變為「共生教育」,並且從「有目的的教育」發展為「有意義的教育」。
佐藤學倡導「學習共同體」思維:每間教室以4名學生為1組協同學習,減少教師在課堂講課的時間,要求老師更著重聆聽、串聯、回歸知識原點,透過師生對話,讓思考更深化,達到「伸展跳躍的學習」。
非常酷的想法,以人為本位,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透過教與學兩者之間的對談,可以了解學習者真正的需求與渴望。經由分組的討論,小組協同學習,讓知識的傳播沒有距離,讓學習者對知識的渴望能勇於表達,進而達到了解問題、深化思考、處理問題的能力。
中國式「虎爸」、「虎媽」的高壓管教方式,這樣的教育不會成功;他以彈鋼琴為例,就算嚴格訓練可使彈奏技巧出眾,卻未必能培養出音樂素養,孩子更無法享受樂趣。
佐藤學表示,新世代學習崩壞現象令人憂心,不但台灣有大學教授形容學生上課有如「人形墓碑」,日本很多明星國、高中學生在課堂上也都不聽課,「從學習中逃走」。他認為,大學生變成「人形墓碑」,反映了內心對於學習是失望的、孤立的,因此,東亞國家的教育必須由「競爭教育」轉變為「共生教育」,並且從「有目的的教育」發展為「有意義的教育」。
佐藤學倡導「學習共同體」思維:每間教室以4名學生為1組協同學習,減少教師在課堂講課的時間,要求老師更著重聆聽、串聯、回歸知識原點,透過師生對話,讓思考更深化,達到「伸展跳躍的學習」。
非常酷的想法,以人為本位,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透過教與學兩者之間的對談,可以了解學習者真正的需求與渴望。經由分組的討論,小組協同學習,讓知識的傳播沒有距離,讓學習者對知識的渴望能勇於表達,進而達到了解問題、深化思考、處理問題的能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