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公文文書的處理

在公文文書處理要點中定義:「本辦法所稱『文書』係指處理公務或與公務有關之全部文書。凡本校與校外單位間或與人民往來之公文書,本校內部通行之文書,以及公文以外之文書而與公務有關,不論其形式或性質如何,凡可供聽、讀、閱覽或藉助科技得以閱讀或理解者,均屬之。」

這開宗明義的定義說:「 『文書』係指處理公務或與公務有關之全部文書。」系所檢送相關的規定,使用正式的公文文書處理流程,竟然有長官說:為何要用電子公文?為何要上簽呈?」公文不是要紀錄這件文書處理的過程嗎?可以用蓋系所章戳就可以嗎?教授對行政流程的嚴謹度似乎有待商榷?

整個程序以系所上簽呈,承辦單位簽注意見,不同意見表達完全有紀錄可循,再送委員會審查,審查後的會議記錄再通知各系所知悉,若有修正意見,請系所提出檢討與改進。這整個流程,都是在正常的文書流程,不會有所造假、竄改、虛偽。若按照長官所謂先送紙本到承辦單位,中間有任何遺漏、疏失、造假或竄改,事後是可以反悔與說謊,那真是要看「誰相信誰」的這種個人的主觀認知。

舉一個某位長官個人認知的例子:「故事是從一個系統而起,主要是學生人數到底是誰寫到合約書的問題?」正常是由負責學生人數的單位提供,但是,此系統合約書的規劃與訂定都不是這個單位時,這份合約書裡頭的學生人數就不一定是負責學生人數這個單位的人員提供,不巧,長官一直咬定是這個單位的人員所提供?這就凸顯出長官對於行政流程的無知, 合約書當初訂定時沒有參與,為何一直咬定是這個單位的人員所提供?邏輯上有些不通,因為,如果有人在單位的網站上找到人數,直接填寫在合約書上,那背黑鍋的是誰?就是負責學生人數這個單位的人員,不是嗎?

 話說回來,當教授認知是這樣子,其實要改變教授的觀念還蠻困難地,除非要付出相對的代價,讓教授明白以後,才有可能改觀,底下就是幾個實際的例子:

  1. 虛假的頭痛:某位同事在特殊的情況下,有所圖謀,宣稱「工作壓力大,頭痛、睡不著,還去看了醫生,每天需要以藥物來安眠」,竟然身為教授的長官,完全相信,不疑有他。哈!哈!教授長官來了,頭開始痛了,教授長官走了,生龍活虎,口齒清晰 ,辯才無礙,深信不疑的教授長官,就是如此的容易讓巧言令色者所欺瞞。
  2. 相信無法證實的事實:教授相信某位職員,然而,卻不知這位職員是某些人的打手。教授相信她所說的一切,包括:請假申請書的流程、鑰匙的借用等。從一種無關於她的打手角度來說,教授阿,她在打小報告,不是嗎?或許這就是人性,總是喜歡聽小道消息,但是,你知道嗎?主要是因為日期寫錯,且選課異動而希望能將文件重新、更正罷了,這份錯誤文件還留存,只是,如今已經無法再證實些什麼了。另外,鑰匙的借用,是一時的過於相信他人,曾經明白表示:「需要讓老師知道這件事」,但是,後來沒有再次詢問而產生的誤會,教授阿!教授!她有跟你說過這一段嗎?
  3. 直覺的認知錯誤:某一門課需要分組做專題、寫程式,與一位教授認為很會寫程式的同學一組,學期中也努力的在尋找做專案的題目,所有的程式碼及題目都是出自這位教授心中認為:不怎麼會寫程式的同學之手,這位教授認為很會寫程式的同學,對於這份專題的貢獻,只是在不同平台中分析、測試結果而已。但是,期末時,學期成績揭曉:「教授認為很會寫程式的同學高於不會寫程式的同學」,這位教授認為很會寫程式的同學事後還問這位教授認為不會寫程式的同學,你的分數?因為這位教授認為很會寫程式的同學分數很高,他以為不會寫程式的這位同學也應該有一樣高的成績,事實上:不然!。後來,二位又同時修了這位教授的課程,不會寫程式的這位同學努力的把 Team 專案完成,教授才認為二個人都不錯,才對這位原本認為不會寫程式的同學有所改觀。
教授是某一個領域的專家,但是,跳脫這個領域以後呢?真的也是那麼的專家嗎?人總是有盲點,唯有屏除本身的身份與傲氣,耐心、真心的傾聽意見,才能聽見、看見這虛偽社會上真實的一面,不被欺瞞而顯得無知。

後記:看見這些無給職的 ISO C++ members 正為著 C++17 Standard 奉獻,或許有些人仍然會秉持自己的堅持與意見,但是,終究還是能為著延續 C++ Language 的活力而改變,值得我們學習、借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CodeBlocks 多國語言的設定步驟

多年來一直都是使用 CodeBlocks 英文的介面,不曾想過要將 CodeBlocks 設定成多國語言的開發環境,對於不習慣於英文介面的國人,設定中文的使用介面是非常需要的環境,在 CodeBlocks 論壇有一篇文章提到 :Do you know http://wiki.codeblocks.org/index.php?title=Internationalization ?這個連結說明在 Windows 系統如何設定 CodeBlocks 成為 Internationalization 的環境,整個設定過程如下: 到 CodeBlocks 翻譯文件網站 下載 .mo 檔案:下載時需要 Ubuntu One 的帳號及密碼,登入後點選 .mo 檔案(不要下載 .po 檔是可編輯檔) 系統會傳送一封信件,點選信件的連結,將 .mo 檔案下載 將檔案複製到 C:\Codeblocks\share\CodeBlocks\locale\zh_TW 目錄(沒有這個目錄請自己建立) 開啟 CodeBlocks >> Setting >> Environment >> View >> Internationalization 選項打勾 >> 點選 Chinese 重新開啟 CodeBlocks 要加入其他語言的 .mo 檔案,則在 locale 目錄中新增其他語言的目錄名稱,例如: 德國 de_DE,這樣 CodeBlocks 就是多國語言的開發環境了。 當如果要恢復英文的介面,只要取消 Internationalization 的選項勾選,然後再次重新開啟 CodeBlocks 就回到英文的開發環境。 後記: CodeBlocks 翻譯文件網站 要下載 .mo or .po 檔案需要等待系統回復信件到 Email 信箱,無法及時處理,將這些檔案儲存在 Google Driver 的 src/CodeBlocks 目錄,以後可以從這裡直接取用。

cmd 程式無法執行的解決步驟

因為要設定 cmd 的編碼方式為 Unicode 編碼( chcp 65001),可能不小心修改了編碼,而導致cmd 無法開啟,主要的原因是:「cmd 變成沒有編碼」,所以才造成 cmd 無法開啟。在 Windows 8 中要恢復 cmd 編碼的步驟如下: 1. 滑鼠移到左上角,會出現功能的選項,點選「搜尋」的圖示 2. 在輸入的格子中,輸入「cmd」但是不要按下 enter 3. 滑鼠移到「cmd 命令提示字元」,,按下「滑鼠右鍵」 4. 下面會出現一些選項,點選「開啟檔案位置」,如此可以找到 cmd 命令提示字元的位置 5. 在「 命令提示字元」檔案中按下滑鼠右鍵,並點選「內容」 6. 點選「選項」,把「950 - Big 5 繁體中文」的編碼加入  

洗鏡光 - DCview.com達人部落格

要找 working set 的資料,從 [1] 的網站中得到他寫的作業系統筆記,而他筆記的內容大部分是從洗鏡光老師投影片的內容整理而來,於是 google "洗鏡光" 找的洗鏡光老師的投影片,結果是:「洗鏡光 - DCview.com達人部落格」,這是介紹「相機」的網站阿,怎麼是洗鏡光 老師的 blog 呢? 後來自己認為:「洗鏡光老師不可能沒有自己的網頁」,於是在「程式設計俱樂部」論壇[2]中找到洗鏡光老師的發言,其中有老師的英文名字(   shene ),再使用 shene 找,於是在找到洗鏡光老師[3]在美國的網站。從老師英文的網站中,在得知老師在台灣的網站就是「洗鏡光 - DCview.com達人部落格」,繞了一大圈才在「文章列表-- 電子計算機(電腦)科學 (3)」中,真正找到洗鏡光老師的投影片。 在 blog 中,另外有2篇文章,有一篇是說明「浮點數精確度」的問題,是值得詳細閱讀。 -------------------------------------------------------------- [1]  http://nixchun.pixnet.net/blog/category/523852 [2]  http://www.programmer-club.com.tw/ [3]  http://blog.dcview.com/blog.php?m=Bj8CZQ%3D%3D